传承工匠精神:小发明派上大用场
—记二分公司维修工王伟发明“打卡神器”
走进二分公司,当提到维修工王伟,大家纷纷夸奖他心灵手巧,平时修理个桌椅板凳,维修个工具管件,都是他的拿手活。当提到他发明的打卡子工具,众人赞不绝口地称其为“打卡神器”。听着大家七嘴八舌地讲述王伟设计发明的经历后,深深体会到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
冬季供暖过程中,受管线老化等因素,时常出现小的漏点,为了不影响大面积用户供暖,只能采取打卡子这种暂时补救措施,等到供暖期结束,再进行彻底修复。所以打卡子便成了细小却经常性的工作。维修人员在打卡子过程中,用手掌顶着螺丝刀反复转动作业,几个漏点修复完,工人师傅的手上都会磨起几个水泡。而且在水中作业时,视线不好,螺丝刀很难对准卡子上的螺帽,好不容易对上了,转两圈又脱离开来,还要重新对口,在水中打一个卡子往往需要十几二十来分钟,由于工作效率低,给公司和用户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
王伟把这种情况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工作之余,他经常思考,在打卡子过程中怎样才能既提高工作效率又更大限度保护维修人员的手不被磨起水泡呢?,他在五金店发现一种叫“双向棘轮螺丝刀手柄”的工具,顿时来了灵感。如果使用这种双向手柄代替螺丝刀把手,既能提高打卡子速度,又能有效保护维修人员的手不再被磨起水泡。
有了这个构思,王伟开始设计剩下的部分,考虑用一个小套筒替代螺丝刀头,套筒内置“一”字刀头,这样转动时就不会轻易脱离。可就是这个简单的套筒却难倒了心灵手巧的王师傅。
他走遍所有五金工具店也找不到符合自己的设想又与卡子相配套的套筒。在苦寻无果的情况下,王伟决定自己要手工做出一个套筒来。想法虽好,可是找到适合做套筒的材料却相当不容易。采用铁的材质太软,使用寿命太短。采用普通钢材又太硬,不易于加工打磨。经过网上反复查阅资料,终于敲定采用“45°钢”做为加工材料。45°钢为优质碳素结构用钢,硬度比普通钢材低,易切削加工。王伟买来直径大约10MM的45°钢,经过烧、挫、磨等多道工序,几天后,自制的套筒终于完成。同双向手柄组装在一起,一个完全是自主设计、制造的“打卡神器”诞生了。维修人员得知王伟发明了一个既省时又省力的宝贝,都争抢借用。用过的同志都用一个字评价:“牛”。
经过多次实践证明,使用王伟发明的“打卡神器”通常可以缩短修复漏点时间在40%以上,在水中作业以往需要十几分钟时间能打完一个卡子,现在只需2分钟左右。并且以往打一个卡子需要两个人配合来完成,现在一个人就可以双手同时操作独立完成,节省人工一倍以上。
最后,王伟还很自豪地展示了手机里的几幅照片,是他最新设计的半成品。虽然只是小发明,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可以派上大的用场。热电集团需要更多像王伟一样对待工作热心、用心、专心的 “有心人”,需要有更多人来担当“工匠”,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匠心营造热电梦、中国梦。
下一篇:热电夏季检修忙 冬季供暖有保障